揭秘日本南洋姐計劃:幾十萬女子賣身 客死他鄉

 如果你去東南亞及南洋國家旅遊,你會發現在東南亞的馬來西亞、新加坡、甚至印度尼西亞澳大利亞等地,都有很多日本女子的公墓,被稱為南洋姐公墓。其中最大的一個公墓位於新加坡,裡面埋葬了900多位日本女子。現在公墓年久失修,破敗不堪。很多人不禁要問,為何這麼多的日本女子會葬身海外呢?為何又被稱為南洋姐呢?

揭秘日本“南洋姐”計劃:幾十萬女子賣身 客死他鄉(多圖)
其實,這還要追溯到明治維新后的海外擴張計劃。在明治維新開始后,日本開始發展工業,而代價就是犧牲農業的發展。這一政策使得日本的貧苦農民大量的破產,失去生活來源。同時,日本發展工業嚴重缺乏原始積累,資金缺乏。於是在這種情況下,一項國家政策應運而生。

揭秘日本“南洋姐”計劃:幾十萬女子賣身 客死他鄉(多圖)
為了實現原始積累,賺取外匯,同時解決貧苦百姓生路問題,實現日本的海外擴張計劃。日本廣大的貧苦女青年響應國家號召,成為日本海外擴張的先驅。具體的工作就是要求這些女子到海外賣身,賺取外匯,支持國內生產。同時這些女子作為先驅,為日本的擴張搜集情報。

揭秘日本“南洋姐”計劃:幾十萬女子賣身 客死他鄉(多圖)
於是,由國家推動,大批的日本女星來到當時的南洋,馬來西亞、泰國、新加坡、印度尼西亞甚至美國的夏威夷,還有中國的東北地區,她們以服務外國人為收入來源。而且當時華工和印度勞工,黑人奴隸遍布這些地區,而他們基本上背井離鄉,辛苦創業興業,過着流亡的打工生活。因此,對女性的需求無法得到滿足,而日本女子的到來正好彌補了這一切。

揭秘日本“南洋姐”計劃:幾十萬女子賣身 客死他鄉(多圖)
而在需求旺盛推動下,前後幾十萬的日本女青年來到南洋成了南洋姐,為日本明治維新工業的發展,和軍備的購買做出了巨大貢獻。甚至當時日本購買軍艦,很多都是南洋姐的捐款。但是,南洋姐雖然賺了錢,但是沒有實現為日本擴張做先驅的目的,而且有損日本名聲。

揭秘日本“南洋姐”計劃:幾十萬女子賣身 客死他鄉(多圖)
於是在一戰後,從1920年開始,日本政府以南洋姐有損國家美好形象為由,開始禁止女青年到南洋,持續幾十年的南洋姐計劃這才慢慢退出歷史舞台。但是當時大量的南洋姐,因為從事的職業特殊,回到國內,備受親屬和鄰里嘲諷,而且很多女子回來后失去收入來源,於是乾脆很多女子繼續生活在當地,甚至在當地結婚生子或者繼續從事之前職業,最後客死他鄉。才有了前面說的,那麼多的南洋姐公墓。

揭秘日本“南洋姐”計劃:幾十萬女子賣身 客死他鄉(多圖)